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产业 - 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

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70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近几个五年计划和“211”工程建设,北京科技大学在钢铁、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学科群,部分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学校在学科、人才、科研、装备、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广阔空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科技大学开始了科技园的探索与建设。到2000年初北京科大方兴科技孵化器正式成立时,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始逐步进入正轨。2001年,北京科大科技园被北京市科委、教委认定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2003年1月,学校投资1000万元成立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2005年,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06年,被市科委评为“北京市优秀科技中介机构”;2008年,入围科技部首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服务机构,被首批认定为“海淀区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称号;2010年,被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授予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称号;2012年,被市科委授予“战略性新兴产业孵育基地”称号,被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授予“北京市小企业创业基地”称号;2014年,被海淀区政府认定为“海淀区创业期科技型企业集中办公区”;2016年,被中国黄金行业优秀服务商评委会评为“中国黄金行业优秀服务商”;2017年,被市科委认定为“首都科技志愿服务站”,被中关村管委会认定为“中关村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创新驿站”;2018年,被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认定为全国首批“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2020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复审通过,获北京创业孵育协会“2020年第九届中国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实力贡献奖”;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中获评“良好”。

北京科大科技园在园区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科技园的核心功能加强体系建设和环境建设:2001年,方兴科技孵化器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2003年,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建立北京科大留学人员创业园;2004年,与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等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承担“北京市留创企业新材料共性技术支撑体系”项目建设;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工促局的支持下成立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北京市高校首批认定的七家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同年建设成立“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服务平台”,并与校团委联合组建“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创业中心”;2006年,北京科大留创园被认定为“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方兴科技孵化器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7年,北京科大留创园被教育部、科技部授予“春晖杯创业大赛创业基地”荣誉称号。2008年,北京科大科技园企业家俱乐部成立,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获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实验室认可证书及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MA“计量认证证书”。2009年,方兴科技孵化器被团中央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称号。2010年,北科大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北科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方兴科技孵化器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获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1年,分析检验中心获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多年来,北京科大科技园按照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遵循“依托学校、面向社会、驱动经济、服务创新”的建园宗旨,逐步推进园区总体建设。目前,北京科大科技园已拥有方兴科技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分析检验中心、学生创业中心等多个专业化孵育和支撑机构,他们已成为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功能的重要载体。科技园围绕这几大机构逐步拓展综合体系建设,搭建多种专业化平台。

(一)孵化加速平台

多年来,北京科大科技园从多角度积极构建孵化服务体系,致力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创业设施、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和专业化的政策指导,目前,已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孵化平台,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园各项功能的实现与升级,有效地支撑并推动了在孵企业的快速成长。

从构建角度,科技园通过自建、内引、外联等多种方式搭建孵化平台。(一)自建方面:成立了孵化器专业从事对入孵企业的孵化服务,建设了留学人员创业园针对留学人员企业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特色服务,成立了物业公司为园区提供高品质物业服务,建设了法务部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服务,设立了财务服务部为企业提供财务代理等服务,设立了投融资部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二)内引方面:依托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机构建设了8家二级专业孵化器为园区提供联合研发、实验中试、专家咨询等支撑服务,联合学校实验检测中心建设了实验检测服务专业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实验、检测、实验室建设等专业服务;联合北航、北理工等单位成立了“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行业市场调研、集成开发等服务;依托由北京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为主体的管理专家组、新材料技术专家组、信息化技术专家组等专家顾问团队,为科技园及园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三)外联方面:科技园公司通过外部引进、战略合作等方式,借助外界力量完善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截至目前,科技园已吸纳4家金融机构、1家律师事务所、3家专利事务所、8家咨询公司、4家风险投资公司、1家资产评估公司等机构入驻园区,同时与园区外多家投资公司、成果交易机构、工商代理机构、企业咨询机构、人才交流机构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园区提供包括法律、工商、税务、人才、融资、培训、策划、市场开拓等多种项目在内的咨询与服务。

从功能角度,科技园建立起由建设体系、服务体系和专业支撑体系组成的较为健全的孵化平台。其中,建设体系由科技园公司承担,负责本部的建设以及与外部单位合作建设异地园区和产业化基地;服务体系由科技园公司、孵化器公司、留学人员创业园、物业公司以及园区内外的综合性服务型公司承担,负责企业注册、技术转移、成果推广、投融资、项目评估、市场调研、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专利代理等服务工作;专业支撑体系由8家二级专业孵化器、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科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和入驻园区的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中国材料科学技术网、首都高校科技信息网、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协会等构成,负责为园区企业提供新材料以及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联合研发、实验室共用、技术转移、测试服务、市场分析、专家咨询等专业性服务。科技园的专业支撑体系,是北京科大科技园为提升自身深度孵化能力而构建的,同时也是建设“新材料和制造业信息化特色园区”的有力支撑。

2011年,中组部等15个中央及国家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做出在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建设国家级人才特区的重大决定。为加快推动人才特区总体建设,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大力支持下,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和北科大于同年11月30日联合签署《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共建协议》;2012年1月,科技园投资成立北京科大天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基地管理运营等相关工作。作为加速器,该基地成立以来,累计吸引7位“海聚工程”入选者、13位“高聚工程”入选者、13位“海鹰计划”入选者、2位外籍院士及140余家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6家、“瞪羚计划”入选企业9家、上市企业7家;30家核心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50亿元,研发投入15亿元,获得投资超过30亿元,纳税7亿元,授权知识产权近1000件。

(二)技术转移平台

2005年,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钢总公司、北京伟豪铝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科大科技园成为该技术转移中心具体工作的执行单位。中心集成合作单位的科技成果、行业专家、市场需求、行业信息等资源,构建中心的各项数据库,并通过网络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旨在改善目前北京地区技术交易市场交易渠道不畅、技术商品不能有效供给的局面,实现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北京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展。

中心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引入技术经营理念,实行虚拟实体化运作,探索出基于材料测试的技术转移“前店后厂”模式,并将技术转移与学生创业、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中心在对技术转移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孵化转化、直接融资、技术咨询、产业研发等多种技术转移的成功模式。

2010年,作为首批纳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体系的高校之一,依托新材料、高端制造优势学科,北科大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北京北科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旨在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中试基地建设为手段,以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为重点,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产研院成立以来建设了西三旗新材料中试基地、沙河节能减排中试基地和怀柔中试基地。其中,西三旗新材料中试基地位于海淀区建材城东路,占地53亩,拥有7个中试车间,面积约17000平方米;沙河中试基地于2014年11月启动建设,位于沙河镇百善路,面积960平方米;怀柔中试基地于2016年9月启动建设,位于怀柔区郭家坞,总占地面积约11亩。

2018年,北京科大科技园被被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认定为“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技术转移平台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分析检验平台

2005年底,北京科技大学承担了北京市科委“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课题——“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平台机制创新试点”,成立了“北京科技大学分析检验服务平台”。

平台实行公司化运作,依托北京科大科技园和北京科大方兴孵化器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整合北京科技大学实验室资源,搭建专业化的技术平台,统一对外开放,为企业提供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咨询、实验室建设、人员培训等服务,支撑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和方法。

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台整合了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类仪器设备2000多台套,总价值约6亿多元,建立起材料制备、金相及热处理、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材料化学性能分析、材料力性能分析、材料组织性能分析六大分析测试体系,为促进首都新材料产业发展、服务企业自主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平台在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质量管理体系、检测能力建设方面成绩显著,2008年顺利通过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和中国计量认证(CMA),2009年顺利通过CNAS、CMA监督扩项二合一评审。截至目前,按照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的相关程序,中心已从最初的认证认可领域2个共计22个检测项目,提升到目前平台认证认可领域涉及钢铁材料、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铁矿石、锰矿石、铬矿石、石灰石、白云石、涂料与涂层、金属与合金物性(力学、金相、腐蚀、物性综合等)、焊接接头和焊接试样、建筑材料(混凝土、岩石、土)、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防水卷材)、电力井盖等22个检测领域共计300多项实验检测项目。2013年底,中心在“油轮钢腐蚀评价实验项目”获得CMA、CNAS检测资质后,申请中国船级社(CCS)产品检测和试验机构认可资质,成为国内油轮钢腐蚀评价领域首家CCS认证机构。

此外,为扩展完善服务体系,近年中心启动了西三旗实验基地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填平补齐配套设备资源,形成了冷弯型钢产品检测、电力产品检测等一系列专业检测实验室,检测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2021年,中心已累计出具检测报告3982份,其中资质报告近302份,客户辐射全国27个省市。中心以优惠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咨询等服务,为企业节约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北科检测”这一高校科技服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也得以日益提升。

(四)人才培养平台

北京科大科技园作为北京科技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始终不忘结合自身优势,全力推进创业教育。科技园集聚了各种创新创业要素,整合了与创业相关的众多资源,并逐步将这些资源向学生开放,与学生共享,为大学生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2005年,科技园联合校团委、学生处成立学生创业中心,通过开设创业选修课、建设创业知识信息库、举办方兴创业论坛及创业知识竞赛、组织创业计划大赛、设立学生创业实习基地等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理解创业、投身创业,打造学生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学生创意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

科技园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北京科技大学创业计划大赛,针对优胜团队,科技园利用自身专业及综合孵育服务平台、孵化团队及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资源优势,为项目团队提供技术、管理、金融、法律等全方位的引导与扶持,帮助学生创业项目注册、落地、运行,有效加快优秀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打造出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平台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拔、风投、转化、落地的科技成果转化链;邀请企业家、投资人等到学校开展创业讲座、沙龙、论坛等活动,年均组织60余场,每年覆盖人数超过5000人次。

同时,依托北京科技大学一流的教育资源及自身孵化服务体系聚合的专业优势,借力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等专业教育机构,北京科大科技园面向园区企业积极开展包括国际国内形势、企业战略、运营管理、知识产权、投融资、法律、财务、技术等在内的多角度多层次专业培训,以提升创业企业家管理运营能力及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此基础上,科技园还积极尝试开放式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培训,如近年来分析检验中心开展的分析检验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来自高校、科研机构、新材料企业等单位或部门的技术人员近千人,为培育优秀的检测技术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